魔都惊现家长面试:幼升小失败,竟是家长不及格?
最近,魔都私立幼升小给家长出题的新闻成为了教育圈的热门话题。有些家长带着自家的娃参与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更多的人则是在一旁围观的吃瓜群众。叨叨G,今天就带大家领略下这边独好的风景,提前让大家感受一下......
01
看着旁边熟睡的宝宝,你这个小不点,你可知道,离你上幼儿园还有1095天......
全国的幼升小面试季到了,每年都能给家长们惊喜(惊吓)的民办小学考试又来了!
今年的第一轮面试刚刚拉开序幕,家长们的朋友圈就炸开了花:WTF?某知名小学的面试环节里,增加了一项让家长答题环节!37道逻辑思维选择题和3道论述题,难度堪比公务员国考,让众多家长们纷纷喊道“愧对孩子,做不出来”……
来试试你的智商
感受到世界深深的恶意
一线大城市幼升小考试,俨然成为了筛选精英的第一道高门槛了!
(今天加班做幼升小面试题,做不出来,博士白读了)
做不出来,做不出来,做不出来~!!!
@不留名:考了那么多年,居然栽在了这里......
@xp: 高考竞争已经下缩到小升初,甚至是幼升小!
@螺丝钉:幸好我的孩子生活在小地方
@小瓜子 :那些曾说要快乐童年的父母,在孩子上小学后全都变虎妈了...
@丫丫:在玩泥巴的年龄就应该玩泥巴!
@算盘:从另一方面,这些孩子这么拼,长大也许更容易成功吧!
五花八门的考试题目,什么全英文介绍、三位数的加减、数字九宫格都是入门级的难度,想要进入“名校”,提前两年就报兴趣班、补习班做功课,简直太正常了。
然而,比内陆更夸张的是香港的幼儿园小朋友,纪录片《没有起跑线》里:四五岁的孩子居然学编程、学电路板、学ABC,每天要学满6个小时。而六个补习班,一天上两个幼儿园,十几个小时连轴转居然成了大部分孩子的生活常态。
某位香港妈妈激动的说,“别人学10个兴趣班,我们就学20个,如果你不进步就是退步!”果然,天下父母都一样,卯足了劲儿要让自己的孩子领先别人家的孩子一大步。
5岁的孩子 学编程,这个真的吓到我了...
(图片来源:纪录片《没有起跑线》视频截图)
拼房、拼车、拼爹妈的日子过去了,已经到了拼孩子的阶段了,孩子没上几个兴趣班,没被某个名校录取都不好意思开口说话了。
02
若干年轻的吃瓜群众表示:幼升小都这么难,孩子的童年也太辛苦了吧。
而家长们只能咬紧牙关,一脸无奈的回答:我们也想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玩耍一时爽,考不上名校,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孩子呀!
某位孩子刚上二年级的妈妈则是痛心疾首的描述了自己“血泪史”。美国名校硕士毕业的她,生孩子的之前就下定决心要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坚决不送孩子去什么兴趣班、补习班,自己就有足够的能力给孩子良好的教育了。
万万没想到,孩子快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她猛然被同事提醒,XX小学和XX小学是片区最好的学校,你们家孩子准备考哪一所?
而稍微一打听才知道,现在的小学面试难度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了。同事的小孩已经能认上千个汉字、轻松计算一百以内加减法了,自家的女儿真的还停留在幼儿园的水平!现实是残酷的,但名校还是要上的,接下来的半年里疯狂把女儿塞进补习班,天天下班第一件事就是陪女儿练口语。
当初信誓旦旦说要给女儿一个天真快乐的童年,却还是被残酷的现实狠狠打脸。而地狱般的考前生活就是大部分幼升小的孩子们的现状,不经历补习班的风风雨雨,哪能轻易考上父母心仪的名校呢?
当然也有一些家长们站出来有力的反驳这种“太过功利”的教育方式。一个曾经在北京工作的爸爸,为了带孩子躲避雾霾和沉重的学习压力,举家搬迁到大理,顺便让孩子进了一所不以考试和成绩为目的的学校。
“与其让孩子被钉死在名校光环之下,快乐的成长经历能让他们受益终生”,在拼命给孩子压力的家长里,也发出的不同声音,似乎也有自己的道理。
孩子的童年,到底应该被打造成童话里无忧无虑的小王子/公主,还是应该为了今后上名校走上人生巅峰做好充足准备?
03
为了让孩子读上一所好的小学,香港的妈妈还在孕期就拿上了各大名校的报名表格提前研究,而北上广的妈妈们则是带着孩子上完了兴趣班上补习班,阵仗比起孩子高考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准备,就是坐以待毙,孩子的未来绝对不能输在幼升小上”,带着孩子面了四所小学的年轻妈妈像打了鸡血一样激动。
快乐童年or 学习机器之间,似乎没有更好的调和方式了。但是教育不能变成一种畸形的输出方式,除了一场“幼升小考试”,孩子理应获得更好的教育。
虚荣心 VS 上进心
许多民办小学的面试比例高达50:1,进入名校意味着孩子一只脚踏进了“未来精英”的行列。但是,好学校到底是为了满足孩子不断进取的步伐还是为了满足家长的虚荣心和好胜心?那些张口闭口,“你家孩子学3个小时,我家孩子要学5个小时”的爸爸妈妈们,小心别把孩子玩坏了!
情感 VS 理智
被入学考试的紧张激烈冲昏头脑的爸爸妈妈不是少数,生怕少报了某个兴趣班就让孩子失去一个好机会。一周上四五个兴趣班,忙得像个陀螺的孩子,既没有认真学到某项有趣的技能,也没有得到应有的休息和放松,简直得不偿失。兴趣班固然好,但是理智选择一两个就好,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说一个同事家的孩子真实事情,幼儿园上的普通幼儿园,按国家要求数学不能教超过20以内的加减法,英文就会abc,会唱几首英文儿歌,语文会背一些唐诗,认识一些简单的汉字,但都不会写。没上什么英语、数学兴趣班。平时孩子喜欢涂鸦、做做亲子烘焙,三年过的还算惬意。
小学就近入学,但真的是很一般很一般的学校。本打算坚持不报各种学习班。一年级一上来英语就跟不上了(作业要直接跟读英文绘本,每天要录英语作业,不得不上英文补习班。)数学,不是几十以内加减法,而是各种逻辑思维题,家长有些会,但无法给孩子讲明白,有些也不会,看了答案才明白,但讲不出解题步骤,不得已上了一年级奥数班。
去开家长会,和其他家长一交流,嘴里说的没给孩子报什么班的家长,都至少上了3、4个,(报的比较多的有:奥数、朗读、英语、钢琴、舞蹈、萨克斯、尤克里里、足球、击剑、冰球、素描、围棋、表演、声乐......)
一个职场妈妈的下班时间和周末时间,就是24小时围着孩子连轴转。这可能就是当下的真实生活常态。
教育 VS 教养
“教孩子的方式”只能称为“教育”,能够“教好孩子”才能被称为“教养”。不管哪种培训模式,最终让孩子接受足够的教养才是终极目的。最后的人生赢家一定曾被精心教养,而非一股脑把孩子塞进各种兴趣班、奥数班、盲目攀比,盲目教孩子。
有位妈妈曾说过:如果一个女性朋友不再联系你,一是她可能死了,二是她可能当妈妈了,三是她的孩子可能到学龄期了。如果她孩子到了学龄期且又开学了,你就当她“死”了吧,千万别有事没事就去打搅她的周末时间了……
珍惜这三年
孩子最无忧无虑,最依恋你的时间就是出生后的那三年!不管你最终选择怎么教养孩子,都有你足够的理由!
3岁,他上幼儿园了,他哭,你也哭;
6岁,他上小学了,他说在家好无聊,都没有同学玩;
12岁,他上初中了,开始叛逆了;
18岁,他离开你上大学,一年回来两次。大部分时间都在和朋友聚会......
同事说,这三年好好爱孩子吧~ 每天辅导孩子,真心会一秒变后妈!(各种吼......)我脑补了下那个画面......
当下咱可要当好亲妈!亲妈!亲妈!
戳↘关键词
疫苗 | 产后性生活 | 剃光头 | 出门神器 | 断奶 | 安全座椅